元富证券
“氢氦锂铍硼”,这个很多人都背过的化学顺口溜中,却蕴含着一种关乎国家命脉的黄金战略性资源。
那就是——氦气,同时也被称为地球的“黄金气体”。
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让氦气在工业、科技、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新兴战略资源。
不过这种资源虽然珍贵,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储备却少得可怜,对外依赖度一度高达95%。
其中绝大部分还被美国把持着,以至于动不动就要被卡脖子,阻碍我国的相关科技发展。
那么如此稀少珍贵的资源,到底有什么奇特作用?又为什么会被美国把持呢?
什么是氦气?小到儿童气球,大到航天火箭你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作为质量占整个宇宙 23% 的物质,氦的质量是其他原子质量总和的12倍以上,是一种实打实的常见元素。
而之所以说它珍贵,一方面是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真正能用到的氦气资源很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独特的科研价值。
地球上的氦气尽管广泛存在于空气中,但只占空气体积的 0.0005%,且因为其特别容易挥发导致提取特别难。
1千克铀矿石持续衰变365天,仅能生成约0.1立方毫米的氦气,而且也不可再生。
高空气球、高空飞艇用它作为填充物提供浮力,火箭发射时也用它作为燃料舱的增压剂,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而在医疗领域,其更是核磁共振设备——低温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的重要耗材,作为现代医学的“透视眼”,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在临床医学诊断和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中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影像学工具,也在帕金森病、、癌症等疾病的诊断方面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而液氦因其特殊的物理特性,是超导磁共振的理想冷冻气体。
由于这种独特性质,它甚至还被用在了人类黑科技结晶——大型强子对撞机中。
也因此,在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国界线之下,氦气便成了国家间科技、军事等竞争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
但就是这么珍贵的资源,却自20世纪以来都被美国掌握着,我们想用还得看人家脸色。
从工业生产上来看,中国作为制造业的大国,无论是传统制造还是先进制造,都广泛使用氦气。
这也导致国内需求量特别大,年消费量超过2000万方,排名全球第二。
但问题是,这些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比例甚至超过九成,比石油的对外依存率还要高,数据看起来属实吓人。
而从资源储量这一方面来看元富证券,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氦气储量主要分布在3个国家,美国高居榜首,其他两个国家是卡塔尔、阿尔及利亚。
根据中国气体协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氦资源储量约为484亿立方米,其中美国就占据了171亿立方米,独占3成以上的恐怖储备量。
而作为典型的贫氦国,我国的氦资源仅占全世界的2%,且氦含量较低,再加上氦气的特殊性,没法通过化学方式合成,海量需求下就只能寻求国外进口。
2013年之前,国内对氦气的使用主要依赖美国供应。
2013年之后,美国逐渐意识到了氦气资源在综合国力竞争上的重要性,所以就开始减少对外的供应。
于是,卡塔尔、俄罗斯这些国家的份额便开始增长,尤其是卡塔尔,在2013年后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氦气供应商。
有小伙伴这时候可能又要问了,既然供应方这么多,还怕它美国作甚?
这就涉及另一个核心问题了——开采技术。
美国视氦气为重要的资源,不仅控制其出口,还对开采设备、提取技术做出了明确的限制,防止中国获取核心机密。
而卡塔尔恰恰就是一个单纯的资源国,除了气源是自家的,开采技术,甚至工厂都是人家的,缺乏自主性。
一旦美国对其施压,中国就有被弃船的风险。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今都2025年了,美国打个贸易战都要反过来看我们脸色了,再想象以前那样限制中国的发展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可不是空谈,而是通过切实行动取得的成果。
对外上,氦气工厂又不是只有你美国、卡塔尔有,人家俄罗斯也有,而且还是独立自主的。
之前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主动减少了来自俄罗斯的氦气供应,于是这些多出的产能便倾斜到了中国。
对内上,国内的氦气资产比例这几年也在稳步提高。从 2016年不到2%,到 2021年提升到了5%,再到如今已经逐渐上升到了10%的范畴。
虽然资产的比例提升速度并不快,但也足以说明中国对外依赖性正在逐步地下降。
而提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资源勘探上的新收获以及开采提取技术的提高。
资源勘测上,根据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信息,今年新勘测到了6个储气量均在2亿立方以上的大型氦气田,且全国新增探明储量超40亿立方。
正如当年西方“贫油论”催生了大庆油田的奇迹一样,如今国际社会对中国氦气资源的质疑,正推动着我国在氦气领域探索上实现新的突破。
而此前之所以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氦气勘查,主要还是因为国外供应的氦气价格非常实惠。
相反,如果自产的话,由于技术限制的原因,成本会更高。
但如今不一样了,自从2019年美国发起科技封锁后,我们认识到在关键的领域必须自主。
于是,氦气资源的勘探、氦气开发技术都作为重点来发展。
2020年,我国在宁夏地区开设了国内首座大型氦气提炼厂,尽管产能还比较低,工厂的运行成本还挺高,只能满足少量的需求。
但这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在美国设备技术的封锁下,中国照样能建厂,照样能够开发提纯氦气。
除了开设加工工厂,中国科研人员又在甘肃研发出了煤层气提氦技术,而且纯度甚至达到了惊人的99.999%,这意味着在氦气开采和提纯上,中国已迈入世界前列。
另外,在资源存储方面,中国已经在四川4500米深处建成了全球首个储氦库,足够全国半年的用度。
在天津和宁波更是准备了两个500万立方的氦储库,专门供给芯片和医疗制造领域,上了一个双保险。
这下子,美国再想从氦资源上限制我们,就真成了异想天开的事情了。
从多元化氦气的供应,到加大境内的勘测,再到提升自身的工业化能力,我们做这些事的最终目的并非为了完全转向自产,因为中国本身的资源储量决定了我们无法彻底自给自足。
那既然如此,我们做这些事还有意义吗?
那当然有!
手里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码事,这些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底线、筹码,让外国人不敢随意涨价,不敢随意卡脖子。
就像国内油气资源的供应选择一样,既要从中东供应,也要从俄罗斯、中亚进口。
同时还加大本土的力度,大力发展国产的开采技术、开采设备,这样才能避免被资源卡脖子,获得相应的话语权。
就像我们的稀土,已经成为一张王牌,紧紧握在自己手里,突破一切封锁,成为牌桌上说了算的那个。
参考资料:
1.中国气体协会:《国内外氦气发展现状》
2.新华社新媒体:《我国“黄金气体”氦气勘查实现重大飞跃》
3.观察者网:《中国建成并运营首座大型氦气厂,建造成本低可广泛推广》
作者:西小琳
编辑:柳叶叨叨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